教授名录

1938年以来教授名录


1938年-1957年

魏寿崑  张伯声  雷祚雯  马载之  李余庆  王子佑  石心圃  关绍宗  袁耀庭  吴士壁  王 宪  谭宗尧  霍世诚

1958年-1989年

侯运广,1941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2年任矿冶系主任,1957年西北工学院采矿系调人西安交通大学后仍任系主任,1958年成立西安矿业学院,为我院第一任采矿系主任。

杜玉枝,男,汉族,教授,甘肃镇原人,1930年生,1955年毕业于东北学院采矿系。曾任采矿系主任,兼任陕西煤炭学会矿建委员会主任。主攻矿井建设,主要讲授“井巷工程”、“建井施工总组织”。

何唐镛,男,汉族,教授,湖北省汉川人,1934年生,1957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主攻岩石力学与井巷支护、主要讲授“岩石力学”、“实验测试技术”、“土力学地基基础”。

王廷武,男,汉族,教授,辽宁省抚顺人,1927年生,1953年毕业 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曾任井巷教研室主任,兼任西安力学学会理事长;陕西力学学会爆破委员会主任。主攻矿井建设,主要讲授“ 钻眼爆破”、“爆破力学”。

刘听成,男,汉族,教授,1931年生,江苏省常州人。1956年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研究生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曾任西安矿业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煤炭工业技术经济咨询委员会委员等职。主攻地下采煤及岩层控制,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吴绍倩,女,汉族,教授,1933年生,福建省仙游人。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地下采煤专业,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曾任中国煤炭学会理事兼开采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及开采委员会主任,煤炭部矿山压力情报中心站井巷地压分站站长和矿山压力研究所所长。西安市雁塔区第十二、十三届区人民代表。主攻地下开采及巷道矿压与支护,1991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刘怀恒,男,汉族,教授,河南省南阳人,1934年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院采矿系,现任岩土工程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陕西省岩士工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力学学会理事等职。主攻岩石力学及地下工程。主要讲授"岩石力学”、“有限元法及边界元法"。

高桐,男,汉族,教授,北京市房山县人,1934年生,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建设系,曾任建筑工程教研室主任,兼任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主攻矿井建设,主要讲授“岩石力学”,“地基与基础”、“岩石流变学基础"等课程。

曾仲节,男,汉族,正高级工程师,四川丰都人,1928年生,1956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矿业学院矿建系。回国后在铜川从事建井工作。主攻矿井建设,破碎岩石的加固。

陈志学,男,汉族,教授上海市人,1934年生,1956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1960-1963年留学波兰西里西亚工学院。曾任采矿工程教研室主任,兼任陕西省科技成果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员。主攻水力开采及矿井优化设计。主要讲授“矿井开采设计”。

1990年-1998年

刘建生,男,教授,1938年4月生,西安人。1959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主要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学理论与应用,担任国家质量体系评审员,中国质量协会理事,陕西省质量协会副理事长。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唐祖章,男,汉族,教授,1935年生,四川省荣昌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煤专业,主攻地下采煤及系统工程。曾任系统工程研究室主任,采矿工程系副主任、主任,兼任中国煤炭学会系统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广义优化专业学会副秘书长。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石平五,男,博士生导师,教授。我国著名的矿山岩层控制专家。曾任院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人。省政协委员,省知识界协会副会长。省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是矿山岩层控制及安全开采。在倾斜和急倾斜煤层、浅埋煤层、特厚煤层开采和岩层控制,以及围岩灾变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曾12次获国家级、省部级和省教委科技进步奖,参加了“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等7部著作编写,撰写论文80多篇。

常心坦,男,博士生导师,教授。曾任西安科技学院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学位委员会主席。承担的美国国家矿业局“矿井火灾通风动态模拟研究”项目,成果在许多国家得到应用;主持完成的部级重点项目“地下民用建筑火灾烟气流动规律研究”,在消防科研模拟计算研究方面填补了国内空白。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委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等22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等奖2项, 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撰写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

贺敦良,男,汉族,教授,1930年生,陕西省长安人。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主攻煤矿通风安全,原通风安全教研室主任。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张文生,男,汉族,教授,1931年生,吉林省四平人。1955年毕业于东北工学院采矿系。主攻地下开采方法及矿井优化设计,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王世熙,男,汉族,教授,1933年生,贵州省遵义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煤专业。曾任矿压支部书记和煤炭部矿山压力情报中心站井巷地压分站副站长。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刘冠姝,女,汉族,教授,1935年生,天津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系。曾任通风安全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教研室副主任。主攻矿井通风与安全。

赵嘉萌,男,汉族,教授,1934年生,山西榆次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矿业学院采煤组织与计划专业。曾兼任陕西行为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攻管理心理学。

侯忠杰,男,汉族,教授,1942年生,陕西铜川人,1965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采矿系。先后三次出国进修。曾任采矿系副主任,矿山压力研究所所长。现兼任煤炭部矿山压力情报中心站井巷地压分站站长。研究方向为采矿工程与岩层控制,主要讲授“岩石力学”、“实验岩石力学”、“岩层控制”、“矿山压力及其控制”。

李新东,男,汉族,教授,1939年生,河南省盂津人。1965年毕业于西安矿业学院采矿系。1983-1985年美国弗吉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原采矿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兼任中国煤炭劳动保护协会安全管理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通风工程、矿井瓦斯、安全管理。主要讲授“通风工程”、“安全系统工程”。

吴光霞,女,汉族,教授,1937年生,重庆人。196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系,曾兼任陕西省标准化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主攻标准化管理。

伍永平,男,1961年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煤炭工业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岗位教授,陕西省“三五”人才(第二层次),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曾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党委副书记、院长,现任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省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复杂难采煤层安全高效开采领域教学与科研工作,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3部。

徐精彩,博士生导师,教授。曾任西安科技学院院长助理,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院长,兼任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劳保学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和矿井通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矿矿山重大灾害防治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在煤自燃机理、煤自然发火预测和胶体防灭火等理论和技术以及矿井通防安全评价、在线故障诊断等技术方面均有深入研究。完成纵、横向课题80余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计委、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6项,2001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煤层自燃预测和防灭火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200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初评。

袁汉春,男,汉族,教授,1940年生,江苏省海门人,1963年西安矿业学院采矿系毕业。兼任“中国煤炭杂志特约译审。研究方向采矿工程。主要讲授“开采方法”、“矿井设计”和“煤矿实用数理统计”。

余学义,1955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采动损害及地面保护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持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开采损害学》,重点研究西部矿区复杂条件下的“三下”开采与地面保护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

1999年-2016年

柴敬,1964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院长兼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学会岩石力学与支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矿井工开采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员。

李树刚,1963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专家组成员。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副校长。

邓广哲,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日本九州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第七届霍英东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陕西省精品课程《矿山岩石力学》建设负责人。现任国家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委员,煤矿支护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煤炭协会专家组专家,地下工程与空间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黄庆享,1966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我国浅埋煤层岩层控制理论的创立者,矿山岩体力学与工程博士点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副院长。

索永录,196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采煤方法的研究,在厚煤层开采技术、工作面高产高效技术、巷道支护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比较系统地提出和研究了综放开采坚硬顶煤预先爆破弱化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先后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若干项。

田水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行为安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安全专委会委员,中国人类工效学会历史,全国安全文化专家。

邓军,1970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国家科技领军人才,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现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副校长。

李龙清,1957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一级安全培训机构培训教师,九三学社社员。主编出版教材著作4部,其中2部获全国煤炭高等教育优秀教材一等奖和西科大优秀著作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主持工作面矿压规律及支架参数研究等横向项目30多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贠东风,1962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采矿组编委,国家安全生产一级培训师,曾任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因在大倾角煤层长壁综采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被四川华蓥山煤业公司绿水洞煤矿授予名誉矿工。主要研究方向为采矿系统工程、复杂煤层开采等,主持及参加课题10余项。

姬长发,1963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主任,陕西省制冷学会副理事长、西安市制冷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热能与动力学会理事。日本鸟取大学及京都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制冷空调节能、蓄冷空调技术、矿井降温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

来兴平,1971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国煤炭工业先进工作者”,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银奖获得者,陕西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党委书记。

张恩强,1957年生,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和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和参与完成教改项目10余项,主编和参编教材6部,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二等奖1项,陕西省、煤炭协会及学校级优秀教材多项,陕西省教育厅和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其他奖5项。

陈晓坤,1961年生,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全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职业安全健康二级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国家矿山应急救援(西安)研究中心副主任,煤炭工业学会火灾防治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煤火灾害防治与职业危害防控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文虎,1972年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首批入库导师。陕西五一劳动奖章、五四青年奖章、青年科技奖、孙越崎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现任校党委组织部部长。

张辛亥,1971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一级安全评价师。煤炭工业学会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煤火灾害防治与职业危害防控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

程文东,1958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1975年3月起先务农后务工,1982年7月于西安矿业学院获学士学位,2004年7月获硕士学位。1982年7月起从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著书立说十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5项。历任教务处副处长、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党委书记、建工学院党委书记。

张俭让,1963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从事通风安全理论、通风系统分析、矿井灾害防治技术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教改项目10余项,编写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及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

魏引尚,男,1966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安全科学与工程、煤矿通风安全教学与科研工作,国家安全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学科建设分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卫生健康协会专家,陕西省安监局、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特聘专家,国家煤炭行业"653"工程讲师,陕西省“青联”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许满贵,男,1971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一级安全评价师,一级注册安全工程师。陕西省煤矿安全生产技术专家,西安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家。主要从事煤矿煤层自燃预测预报、矿井瓦斯、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工作与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罗振敏,197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享受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兼任全国高等学校消防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气体燃爆防控领域的研究。现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

张 杰,197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完成纵、横向课题3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浅埋煤层粘土层隔水性采动破坏及控制机理研究”,“ 区域隔水关键层采动破坏的突水致灾机理与防治研究。”以及国家科技部基金,教育部博士学科点基金,获省部及厅局级科技进步奖5项。

金永飞,1975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火灾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孙越崎青年科技奖、煤炭工业杰出青年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先后主持或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

马砺,1978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陕西省煤炭学会理事,全国消防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矿山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与消防工程领域的研究。先后荣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孙越崎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求实杰出青年奖、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林海飞,1979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煤炭工业协会、陕西省煤炭学会安全工程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煤炭科学技术》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新疆煤及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获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青年科技奖、陕西省煤炭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现任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赵兵朝,197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煤炭教学名师、全国煤炭教育先进个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40余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煤炭教育协会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2项。现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院长。

2017年-

赵建会,1964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高新学院院长,兼任陕西省煤炭学会常务副理事、中国制冷协会会员和西安市制冷协会会员。长期从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和安全科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参与纵横项科研课题40余项,完成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发表论文50余篇。

刘浪,198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入选陕西省青年“百人计划”、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全国高校矿业石油与安全工程领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提名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担任《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等20余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解盘石,1981年生,教授,硕士生导师。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全国煤炭青年科学技术奖、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享受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9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现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副院长。

张小艳,教授,博导,1972年生,获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冷空调系统换热与节能、矿井降温、矿床-地热协同开采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并完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厅专项2项,横向项目2项,教改项目4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检索13篇,EI检索5篇,出版专著1部,教材1部,授权发明专利6项。

丁自伟,男,教授,博导,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生产专家,现任校团委副书记、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副院长。主要从事矿山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巷道灾害防治、巷道快速掘进、智慧矿山建设等方面的教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能力支撑计划、教育厅专项基金等省部级课题5项;主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课程案例库建设等校级课题3项;主持政府咨询、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指导学生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

王红伟,男,1983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湖北省随州市人,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主要从事难采煤层开采理论与岩层控制技术、智慧矿山技术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等1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30余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10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陕西省博士后科研成果奖、第3届徐精彩青年教师奖。现任我院采矿工程系主任。

崔峰,男,198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陕西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主要从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动力灾害控制、矿山多源灾害监测与智能化分析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被SCI/EI收录20多篇,出版著作3部,授权发明专利9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现任科技处副处长。

吕文玉,男,1981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矿充填开采技术。现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主任。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基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项目8项,主持和参与校企合作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3项,厅局级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检索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教材3部。

高晓旭,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煤矿职业卫生专家库成员,陕西省应急厅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矿灾害风险管控等。

单鹏飞,教授、博导,陕西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煤炭行业青年岗位能手从事为矿山动力灾害防控新型煤岩致裂方法等方向的教学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项目5项、校级教改重点项目1项、微专业建设项目1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专利一等奖1现任榆林研究院副院长

董国伟 博士,教授、博导,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bat365官网登录入口“胡杨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能源局瓦斯治理与利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委会委员、深地矿建与资源开发专委会委员、国际矿业青年科学家论坛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内外多个期刊审稿人。长期从事采动固流热耦合动力学、煤岩瓦斯动力灾害防控研究。填补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鉴定、评估定量化技术空白,填补了复合煤岩动力灾害鉴定、评估技术空白,解决了煤岩瓦斯动力灾害领域的终极问题,实现了国内外技术引领!形成了煤岩动力灾害水力作用防控成套技术及装备。近年来主持、参与了国家级纵向项目10余项、横向咨询项目5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省部级奖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批行业标准2项。


邵小平,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采场矿压显现规律与矿山巷道支护设计”、“水体、工业场地与井筒下膏体充填开采技术”、“综采注浆充填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3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出版专著3部,教材2部。现任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工会主席。

王红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山压力及控制方向研究。


Baidu
sogou